左傳‧宣公三年(節錄)王孫滿對楚子

楚子伐陸渾之戎(古代部落名),遂至於雒(洛河),觀兵(檢閲軍隊以顯示軍威)於周疆。定王使王孫滿勞(慰勞)楚子楚莊王。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。

對曰:「在德不在鼎。昔夏之方有德也,遠方圖物,貢金九牧,鑄鼎象物用九州的貢金鑄成鼎,把畫下來的各種東西的圖象鑄在鼎上),百物而爲之備,使民知神奸。故民入川澤山林,不逢不若(順從。螭魅罔兩(山中及河川的妖怪,莫能逢之。用能協和協於上下,以承天休(蔭疪。桀有昏德,鼎遷於商,載祀六百。商紂暴虐,鼎遷於周。德之休明美善光明,雖小,重也。其奸回昏亂,雖大,輕也。天祚賜福明德的人,有所止。成王定鼎於郟鄏地名,卜世三十,卜年所得之年七百,天所命也。周德雖衰,天命未改。鼎之輕重,未可問也。」


___

1. 楚莊王「問鼎」的舉動反映他的什麼人物形象?

2. 王孫滿正面回答了楚莊王對鼎的疑問嗎?

>>>按此查看答案<<<
  • 1. 他是個有野心的人。鼎是王權的象徵,他卻問鼎之大小輕重,可見他覬覦王權,或想取而代之。
  • 2. 楚莊王問鼎之大小輕重,王孫滿只云「在德不在鼎」,認為統治天下在於德行,而非在鼎之大小。有德的天子才配有九鼎,才可擁有天下。王孫滿並無直接回答楚莊王的問題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紀昀:老學究

愛堂先生言:聞有老學究 (私塾中的教書先生) 夜行,忽遇其亡友。學究素剛直,亦不怖畏,問:「君何往?」曰:「吾為冥吏,至南村有所勾攝 ( 逮捕、拘捕) ,適同路耳。」因並行。至一破屋,鬼曰:「此文士廬也。」問何以知之。曰:「凡人白晝營營,性靈汩沒 ( 埋沒) 。惟睡時一念不生,元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