柳宗元:羆說

鹿畏貙(一種猛獸),貙畏虎,虎畏羆(棕熊)。羆之狀,被(披)髮人立,絕有力而甚害人焉。 

楚之南有獵者,能吹竹為百獸之音。寂寂(無人聲)持弓矢罌小口大肚的瓶子火,而即之山,為鹿鳴以惑其類(同類,即其他鹿),伺其至,發火而射之。貙聞其鹿也,趨(快步行走)而至。其人恐,因為虎而駭之。貙走而虎至,愈恐,則又為羆,虎亦亡去。羆聞而求其類,至,則人也。捽搏挽裂(揪住撕成碎塊)而食之。 

今夫不善內(真正本領)而恃外者,未有不為羆之食也。


___

1. 獵者有何下場?

2. 本文的寓意是什麼?

>>>按此查看答案<<<
  • 1. 獵者最後被羆撕成碎塊吃掉。
  • 2. 本文諷刺社會上不學無術、沒有真本領的人,他們也許能夠蒙混過關,但會在重要關頭原形畢露,反害自己。(補充:唐代安史之後,朝廷有意扶植一些節度使,以牽制另一些節度使,但這使節度使的威脅更大,而內政未有改善,終難色覆滅的命運。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紀昀:老學究

愛堂先生言:聞有老學究 (私塾中的教書先生) 夜行,忽遇其亡友。學究素剛直,亦不怖畏,問:「君何往?」曰:「吾為冥吏,至南村有所勾攝 ( 逮捕、拘捕) ,適同路耳。」因並行。至一破屋,鬼曰:「此文士廬也。」問何以知之。曰:「凡人白晝營營,性靈汩沒 ( 埋沒) 。惟睡時一念不生,元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