貞觀政要·辨興亡三十四(節錄)

貞觀二年,太宗謂黃門侍郎王珪曰:「隋開皇十四年大旱,人多飢乏。是時倉庫盈溢,竟不許賑給,乃令百姓逐糧。隋文不憐百姓而惜倉庫,比至末年,計天下儲積,得供五六十年。煬帝恃此富饒,所以奢華無道,遂致滅亡。煬帝失國,亦此之由。凡理國者,務積於人,不在盈其倉庫。古人云:『百姓不足,君孰與足?』但使倉庫可備凶年,此外何煩儲蓄!後嗣若賢,自能保其天下;如其不肖,多積倉庫,徒益其奢侈,危亡之本也。」


___

1. 太宗認為隋煬帝亡國的原因是什麼?

2. 太宗對儲糧有何看法?

>>>按此查看答案<<<
  • 1. 太宗認為隋文帝儲下了很多糧食,國庫富饒,這使煬帝奢華無道,最終因而亡國。
  • 2. 太宗認為只要儲蓄足夠的糧食以應對收成不好、鬧饑荒的年歲便可,不必額外儲蓄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紀昀:老學究

愛堂先生言:聞有老學究 (私塾中的教書先生) 夜行,忽遇其亡友。學究素剛直,亦不怖畏,問:「君何往?」曰:「吾為冥吏,至南村有所勾攝 ( 逮捕、拘捕) ,適同路耳。」因並行。至一破屋,鬼曰:「此文士廬也。」問何以知之。曰:「凡人白晝營營,性靈汩沒 ( 埋沒) 。惟睡時一念不生,元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