史記‧孫子吳起列傳:孫臏賽馬

孫臏嘗與龐涓俱學兵法。龐涓既事魏,得為惠王將軍,而自以為能不及孫臏,乃陰(偷偷地)使召孫臏。臏至,龐涓恐其賢於己,疾(嫉妒)之,則以法刑斷其兩足而黥(臉上刺字)之,欲隱勿見。

齊使者如(到、往)梁,孫臏以刑徒陰見,說齊使。齊使以為奇,竊載與之齊。齊將田忌善而客待之。忌數與齊諸公子馳逐重射(設重金賭注)。孫子見其馬足不甚相遠,馬有上、中、下輩。於是孫子謂田忌曰:「君弟重射,臣能令君勝。」田忌信然之,與王及諸公子逐射千金。及臨質(臨比賽),孫子曰:「今以君之下駟與彼上駟,取君上駟與彼中駟,取君中駟與彼下駟。」既馳三輩(次)畢,而田忌一不勝而再勝,卒得王千金。於是忌進孫子於威王。威王問兵法,遂以為師。

___

1. 孫臏為何斷足?

2.田忌為何「得王千金」?

>>>按此查看答案<<<
  • 1. 因為龐涓嫉妒孫臏的才能,於是以刑法砍了孫臏的雙腿,而在孫臏的臉上刺字,使孫臏不能與其他人見面。
  • 2. 孫臏教田忌,以上等馬與對手的中等馬比賽,以中等馬與對手的下等馬比賽,又以下等馬與對手的上等馬比賽。田忌二勝一負,「得王千金」。

李紱:無怒軒記

怒為七情(七種情志活動,即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)之一,人所不能無。事固有宜怒者,《詩》曰:「君子如怒,亂庶(相近疾速)止息)。」是已。顧情之發也,中節合符禮儀法度)為難,而怒為甚。血氣蔽之,克伐(好勝怨欲之私乘之,如川決防,如火燎原,其為禍也烈矣!

吾年逾四十,無涵養性情之學,無變化氣質之功,因怒得過,旋悔旋犯,懼終於忿戾而已,因以「無怒」名(命名(房間。不必果無怒也;有怒之心,無怒之色(神情;有怒之事,無怒之言。蓋所怒未必中節也。心藏於中,可以徐悟,色則見於面矣;事未即行,猶可中止,言則不可追矣。

怒不可無,而曰「無怒」者,矯枉者必過其正,無怒猶恐其過怒也。軒無定在,吾所恆(常常止之地,即以是牓(榜,標榜

___

1. 作者認為人可以憤怒嗎?

2. 本文的寫作目的是什麼?

>>>按此查看答案<<<
  • 1. 可以,作者認為人不可以無憤怒,若說「無怒」則是矯枉過正。
  • 2. 交代作者以「無怒」命名房間的原因。

三國志‧先主傳 (裴松之引《諸葛亮集》載先主遺詔)

《諸葛亮集》載先主(劉備)遺詔敕(告誡)後主(劉禪)曰:「朕初疾但下痢(腹瀉)耳,後轉雜他病,殆不自濟。人五十不稱夭(早死),年已六十有餘,何所復恨,不復自傷,但以卿兄弟為念。射君(射援,蜀漢臣子)到,說丞相歎卿智量,甚大增脩,過於所望(旁人對劉禪的期望),審能如此,吾復何憂!勉之,勉之!勿以惡小而為之,勿以善小而不為。惟賢惟德,能服於人。汝父德薄,勿效之。可讀《漢書》、《禮記》,閑暇歷觀諸子及《六韜》、《商君書》,益人意智。聞丞相為寫《申》、《韓》、《管子》、《六韜》一通已畢,未送,道亡,可自更求聞達。」臨終時,呼魯王與語:「吾亡之後,汝兄弟父事丞相,令卿與丞相共事而已。」

___

1. 劉備認為劉禪要如何令眾人折服?

2.此文的寫作目的是什麼?

>>>按此查看答案<<<
  • 1. 劉備認為要賢明及有德行才能令眾人折服。
  • 2. 這篇文章是劉備臨死前告誡劉禪的遺詔,他希望劉禪能夠多讀書、多做好事,少做壞事及成為一個賢明和有德行的君主。

孟子‧告子上(節錄):弈秋誨二人弈

弈秋,通國之善弈者也。使弈秋誨二人弈,其一人專心致志,唯弈秋之為聽。一人雖聽之,一心以為有鴻鵠 (天鵝) 將至,思援 (以手牽引) 弓繳而射之,雖與之俱學,弗若之矣。為是其智弗若與?曰:非然也。 ___ 1. 奕秋認為兩個學生的智力有不同嗎? 2. 兩個學生為何有不同的學...